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德育工作 > 心理健康 >

上海17岁男孩跳桥背后:原生家庭教育的问题刻不容缓!

上海17岁男孩跳桥背后:原生家庭教育的问题刻不容缓!

4月17日上海卢浦大桥上,一17岁男孩突然跑下车后迅速跳桥,紧跟着的女子因没能抓住他坐地痛哭。4月21日,三年多前的“北大学子弑母案”的嫌疑人吴谢宇在重庆江北机场被捕。4月29日《何以为家》大陆上映。

刚好母亲节还没过去几天,就和大家聊一聊通过童模挨打、少年跳桥、北大吴谢宇案等社会热点事件而集中反映出的原生家庭教育问题。

在黎巴嫩,鲁米耶法院,有个12岁的男孩,站在法庭上一边神色自若地坦诚罪行,一边态度坚定地起诉自己的父母。


他起诉父母的罪名是“他们生下了他”。

赞恩的父母和大概七八个孩子挤在黎巴嫩民窟的一个房子里,一家人的生财之道是靠二儿子赞恩骗取止痛药,然后通过特殊方法送进监狱给服刑的大儿子贩卖,有一天赞恩11岁的妹妹,月经初潮,就被父母送给房东当老婆,几个月后,妹妹因为怀孕大出血,因为没有身份证,医院拒收,最后,死在了医院门口。

赞恩在得知妹妹大出血死了后提起刀冲向房东家,赞恩因此入狱,然而当赞恩入狱,家里失去了最大的劳动力,妈妈想到的“解决方法”就是再生一个。

当母亲告诉赞恩怀孕的消息时,赞恩心中满怀的只有不屑,于是他决定起诉父母,起诉他们生下了自己,希望判决他们不要继续生下去了。

在中国,很多父母带着孩子在看完这部电影后感叹贫苦地区的孩子是多么的不容易,随便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然而,赞恩的遭遇真的是因为贫穷吗?

其实赞恩的悲剧命运,更多的来自父母的不负责任,或者说就是原生家庭的教育问题,家长到底该是孩子生命中的什么角色?

在中国,更多的时候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一种寄托,是一种防老措施,更多的父母把自己没能完成的心愿寄托在孩子身上。很多家庭里,父母与孩子之间是控制与服从的关系,家长对孩子提各种要求,希望孩子满足自己的期望。

久而久之,父母和孩子甚至成为了相互对立的关系,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个上海17岁的男孩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还被母亲在车里批评教育后选择下车跳桥的原因,这也就是赞恩起诉父母的原因。
 

说到这里当然就有人要说父母再怎么样那也是爱着自己的孩子的呀。

其实就和电影里赞恩父母面对他人控诉时无力的反驳一样:

他的妈妈说:我这一生都是奴隶,如果你换成我,你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

他的爸爸说:我也是这样出生,这样长大的,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我也知道很多时候父母都是爱我们的,更何况是在一个有着“棍棒底下出孝子”观念的国家里,不善表达的他们别无选择,就如他们所述“即使我做了再过分的事,但我也是为你好呀!”,所以他们的打骂,他们的控制都是出于“爱”,但我也从来不认同他们的做法,这种爱是畸形的,不健康的,不良的。

 

作为父母的他们往往忽视了这些原生家庭教育里的小问题会给我们的成长带来多大的影响,自卑,没有安全感,对整个世界充满警戒,我们穷极一生可能都在弥补童年缺失的爱和受到的创伤,我们会一直纠结着“为什么那个被打,被骂的孩子会是我?”,我们甚至会迷茫自己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就如同《何以为家》里赞恩对母亲的控诉“那个孩子会和我一样!”

 

痛恨父母行为的赞恩不也在走投无路时学起父母的模样用绳子拴住婴儿的脚,骗取处方药在家制毒,然后拉着婴儿走街窜巷,贩卖毒品,最后以400美元的价格,把婴儿卖给了一个男人。

我也很害怕自己的人生轨迹,就这样跟我们的父母重合了。

如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身为父母的他们也没有错,那到底又是谁错了?

前段时间很多人在朋友圈分享《何以为家》最后的笑脸照(如下图),配文一颗❤,但这部电影之外,如同赞恩去了梦想中的瑞典,但黑人妈妈只能被驱逐回国一样,世界并没有好起来,受过童年创伤的人也并没有好起来。

也不知道像少年跳桥、北大吴谢宇,《何以为家》这样的事发生多少遍后他们才能意识到家庭教育问题的严重性。

毕竟面对原生家庭教育问题的孩子更多的是会选择跳桥,又有几个人有勇气去选择起诉父母?


 

就如同《何以为家》里赞恩对母亲的控诉“那个孩子会和我一样!”

 

痛恨父母行为的赞恩不也在走投无路时学起父母的模样用绳子拴住婴儿的脚,骗取处方药在家制毒,然后拉着婴儿走街窜巷,贩卖毒品,最后以400美元的价格,把婴儿卖给了一个男人。

我也很害怕自己的人生轨迹,就这样跟我们的父母重合了。

(责任编辑:李娜)